粘膠紗和羊毛混紡需要注意什么?-山東一二三紡織-紡織網官方網站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07 09:57:55
點擊次數:58466
一鍵撥打:13953669076
粘膠紗與羊毛混紡能結合兩者優(yōu)勢(粘膠的柔軟親膚、羊毛的保暖彈性),但因兩種纖維的化學性質、物理性能差異較大,混紡過程中需重點關注以下問題,以保證面料質量和性能穩(wěn)定性:
粘膠(再生纖維素纖維)與羊毛(蛋白質纖維)的核心特性差異是混紡的首要難點,需針對性處理:

化學穩(wěn)定性:
羊毛耐酸不耐堿(遇強堿易水解、泛黃),粘膠耐堿不耐酸(遇強酸易脆化)。因此,紡紗前的預處理(如除雜、漂白)和后續(xù)染整工藝需嚴格控制 pH 值(建議中性或弱酸性環(huán)境),避免因酸堿失衡導致纖維損傷。
吸濕性與收縮性:
粘膠吸濕率高(13%-15%),吸濕后易膨脹變形;羊毛吸濕后會發(fā)生 “縮絨”(鱗片相互糾纏導致尺寸收縮)?;旒徢靶鑼ρ蛎M行防縮預處理(如氯化處理、酶處理),降低其縮絨性;同時控制粘膠的回潮率(紡紗環(huán)境濕度建議 60%-65%),避免因吸濕不均導致紗線強力波動。
摩擦與起球性:
羊毛纖維表面有鱗片,摩擦后易起球;粘膠纖維強度低(濕強僅為干強的 50%),起球后纖維易斷裂形成毛球殘留。混紡時可通過選擇長絨羊毛(減少短纖維外露)或調整混紡比例(粘膠占比不低于 40%,利用粘膠的光滑表面降低摩擦),緩解起球問題。
比例直接影響面料性能,需根據產品用途設計,避免 “顧此失彼”:
保暖與柔軟的平衡:
羊毛占比過高(如>60%):面料保暖性強,但易顯粗糙、刺癢(尤其是粗羊毛),且成本高;
粘膠占比過高(如>70%):面料柔軟親膚,但保暖性下降,且易因粘膠的低彈性導致面料松弛、懸垂性過強(缺乏挺括感)。
建議常規(guī)比例:粘膠 40%-60% + 羊毛 40%-60%(如秋冬毛衣常用 50:50,兼顧保暖與柔軟)。
工藝適配性:
羊毛纖維長度較長(25-120mm),粘膠短纖長度多為 38-51mm,比例不當易導致紡紗時纖維混合不均(如羊毛聚集形成粗節(jié))。若羊毛占比高,需先對羊毛進行梳理、切斷(匹配粘膠長度),再進行混棉。
兩種纖維的物理性能差異(如長度、細度、摩擦系數)會影響紡紗順暢性,需針對性調整工藝:
開清棉與梳理:
羊毛含雜少但易糾纏,粘膠易產生靜電(尤其是干燥環(huán)境)。開清棉時需降低打手速度(避免打碎羊毛),并增加抗靜電劑(如油劑);梳理工序中,羊毛需采用較低的錫林速度(減少纖維損傷),粘膠則需提高針布密度(確保纖維伸直平行)。
并條與粗紗:
為保證混合均勻,建議采用 “兩步混棉法”:先將羊毛與部分粘膠預混,再與剩余粘膠進行二次混合;并條時加大牽伸倍數(避免纖維抱團),粗紗張力需適中(防止粘膠纖維過度拉伸導致強力下降)。
細紗與絡筒:
粘膠濕強低,細紗捻系數需略高于純羊毛紗(增強結構穩(wěn)定性);絡筒時降低車速(減少摩擦生熱,避免粘膠纖維熔融或羊毛纖維斷裂)。
本文由山東一二三紡織集團提供
張經理:139 5366 9076
作者:紡織網官方網站